联系我们

020-83028506
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庐江书院旧址)

微信

岭南金融博物馆微信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详情

折拢的广州外贸史——象牙雕开光庭院花卉纹折扇

发表时间:2023-08-30

中国制扇历史悠久,商代即已出现长尾雉鸡羽毛制成的羽毛扇;东晋时期,葵扇开始流行;南宋时期,都城杭州成为折扇中心;清乾隆年间,朝廷在广州实行“一口通商”,使广州成为连接中西贸易的中心、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前沿,在中西海贸的背景之下,外销扇应运而生,其中象牙扇以其轻盈坚韧、精致华丽成为外销艺术品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成为我国与他国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

历史沿革

清代是历史上广州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也是折扇从纳凉工具转化为商品、艺术品的关键时期。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先后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设立海关,广州成为当时对外贸易的窗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专营对外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诞生,东方艺术品不断出口西方。广州的制扇匠人迎合西方人的审美偏好,将繁复的图案花色与象牙的微雕、浮雕、劈丝等工艺技法相结合,制得纤细精美、玲珑剔透的象牙外销扇,敲开西方市场的大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首次在广东订制了八万件外销扇,这些扇子一抵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封闭江、浙、闽三海关,广州“一口通商”的局面出现,十三行的发展达到巅峰,成为空前繁荣的“天子南库”。与此同时,外销扇盛行于欧洲国家,成为宫廷贵妇们攀比的资本。光绪六年(1880年)中国出品货物清单中,扇子数量高达六百万余把,总价格为白银近四万两,其中尤以象牙扇最为精美。

工艺特征

《广州通志》记载:“谚曰:苏州样,广州匠。香犀、象、蜃、玳瑁、竹、木、藤、锡诸器俱甲天下。”广州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于质地细腻的象牙作花团锦簇的层层镂空雕刻,而作品又不会脆裂。象牙扇在制作上着重于雕工,讲究牙料的漂白与色彩的装饰,擅长镂空、劈丝、编织、镶嵌、茜色的综合应用。同时还注重雕刻技法的创新以及视觉上的华美,追求出新,扇面的纹饰除了采用传统的人物、花草、动物、吉祥图案题材外,还吸收了大卷叶、西番莲纹、写实花卉等西洋图案元素,布局往往繁花似锦而不留空白,有些还吸收了西方美术中的明暗对比法,更加强调扇子整体的装饰性和立体感。

 1700100453536097330.jpg

馆藏象牙雕开光庭院花卉纹折扇

上图为岭南金融博物馆馆藏象牙外销扇,此扇由二十八片象牙扇骨组成,两侧较厚的大骨雕刻花卉纹,中间二十六片薄如蝉翼的扇骨则采用了劈丝浮雕技法,以劈丝底纹为基底,连枝花卉纹贯穿整个画面,衬托椭圆形开光浮雕部分,虚实相映富有层次感。象牙劈丝技艺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它利用象牙细纹的纹理和具有韧性的特点,将象牙浸泡在特制的药液中,待其软化后,劈成厚薄宽窄均匀的薄片(即“牙丝”),薄弱如纸,呈半透明状,打磨光滑可泛出洁白光泽。遗憾的是,到清末外销象牙扇的销量逐渐下降,这项技术也逐渐衰落,如今已失传。

 

(节选自:白芳《风尚——18至20世纪中国外销扇》,《收藏家》2019年第5期,作者:许斌。

《清代广东牙雕中的拉丝工艺》,《客家文博》2019年第3期,作者:夏爱华。)


责任编辑:岭南金融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