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微信
岭南金融博物馆微信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发表时间:2024-10-31
16世纪至19世纪,古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种植甘蔗、烟草等经济作物。起初,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主要是非洲奴隶,19世纪初,英国议会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造成种植园劳动力短缺,于是西班牙殖民者将目光转移至东方,加之国内世风日下,百业萧条,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促使华工走上出洋求存之路。在此历史背景下,华工登上前往古 巴的船只。
在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地敞开大门之时,海外移民之路对于这些无家可归者、艰难谋生者、失去前途者来说,赴国外谋生不啻为一条出路;那些吸鸦片、赌博倾家荡产几乎活不下去的人,出洋务工似乎是能够摆脱困境的办法。许多华工在上船或进入猪仔馆时可能还抱有些许美好的幻想。但是,华工被欺骗了,他们一到这里就由契约雇工变成了和非洲黑奴一样的奴隶。不仅如此,前往古巴的华工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环球航行的危险性。运载华工的大帆船从澳门启航,通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绕过非洲好望角,跨越大西洋,最后抵达加勒比海的古巴,全程约2万公里,跨越半个地球,平均耗时达四个月。
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报告称从中国到西印度群岛的航程:飞剪式快船在每年的11月至3月间,大约要走80天;4月至10月间,大约要走100天;好的风帆船在11月至3月间走100–110天,4月至10月走130天。英国驻广州领事埃姆斯雷的报告中没有提及航程所需时间。但是三个领事一致确认目前的华工船大多是经由非洲好望角至西印度。而非经太平洋绕过南美洲的和恩角,因为那片海域寒冷且风浪大。据统计,约1.7万名华工在前往古巴的航程中丧生。其中除了染疫病死、折磨致死,还有许多人系被船主杀害。从澳门运出的契约华工在船上的平均死亡率约为15%,而18世纪贩运黑奴船只的死亡率也只有2%~5%。
1884年大清国古巴领事馆发给华工的身份证件
(江门市博物馆借展)
古巴华工在海上惊人的死亡率,对于罪魁祸首的商船船东和船长并没有严厉的处罚,古巴殖民政府所制定的保障华工移民权益的移民管理规定成为表面文章。因为殖民地委员会的高官成员都是大商人和大种植园主,他们当然要维护商人的利益。不仅对于西班牙的商船公司纵容包庇,对于西方列强各国参与贩运古巴华工并造成严重人员死亡的商船公司,古巴殖民地政府同样是不加惩罚。
以史为鉴才能认清世界并把握未来。古巴华工历史是近代中国移民史的一段悲惨故事,对清政府而言是一种耻辱,对华工而言是人生悲剧。清政府长期忽视海权,不重视海外贸易,因而几乎没有远洋商船公司。设想如果华工能够乘坐中国的帆船出洋,而不是西方国家的走私商船,就不会遭受西方船员虐待,就能够避免在船上大量死亡。这是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的后果。
(参考文献:
张爱斌:《十九世纪古巴华工历史现象与成因探析––兼论晚清时期苦力贸易的国内形势与国际背景》《八桂侨刊》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