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微信
岭南金融博物馆微信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发表时间:2025-01-31
民国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得社会文化中充斥着西方与本土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商标设计样式逐渐从“舶来品”走向了本土化,展示出极强的民族生命力。
一、民国时期商标设计发展概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为了扩大商品市场获取更大利益,一方面西方商品需要中国百姓购买,另一方面这些商品的标记即商标要求当时的清末政府签订条约给予保护,即以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保护其商标不受别人仿冒。与此同时,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代表通过发起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来挽回利权,各种实业团体组织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工业生产设备来组建民族企业,国内市场涌现出大量的名牌商标。与外商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民族企业家逐渐意识到了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和传播的重要性,对商标和广告的重视促使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商业美术设计人才,并在商标的设计上不断地探索、创新、融合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商标作品,使得商业美术得到了极大进步。
二、民国传统元素在商标设计中的运用
(一)人物元素
吉祥人物寄托了人们的精神和信仰,是商标使用最多的传统符号之一。人们将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中能够趋吉避凶、扬善惩恶的人物加以演绎,使之成为更符合、贴近民众文化习惯和审美需求的吉祥文化表现形式。如民国时期潮州陶兴庄使用“嫦娥”作为商标图案内容,以及潮州王林秀制所使用天女散花故事作为商标设计主题,满足美观功能的同时,承载了美好的愿望期许。
馆藏民国时期潮州陶兴庄广告商标
馆藏民国时期潮州天女散花商标
(二)植物元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被赋予了多样化的正面寓意。例如灵芝、佛手、葫芦、桃、莲花、荔枝等都广泛运用于民国时期的商标中。汕头东明火柴厂使用苹果图案,寓意平安幸福。
(三)动物元素
民国商标中所运用的动物符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充分利用某些动物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名称的谐音,而赋予它特定的含义。这类动物往往是真实存在于生活之中的,如“蝠”谐音“福”“鱼”谐音“余”等等;而另一类则被称为吉祥神兽,只是祖先为了抵御自然灾害而想象和创造出来的“保护神”,如民国时期利生火柴厂使用“猴王”作为祥瑞的象征。
(四)特殊纹饰
还有一类传统吉祥纹样也被大量用于商标主题。这类图形符号在人类历史探索实践中被赋予了吉祥寓意并延续流传下来成为特定的图案语言,其中引用较为频繁的主要有太极八卦图、万字符、盘长、如意铜钱纹、双喜等等。如荣丰酱园完整地运用了太极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吉祥图案。
(五)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在民国商标中的应用是经过了设计师精心设计,将合适书法形式与商标内容相结合,创造出充满视觉感染力的文字商标。这时期多是以功能性诉求为主,包括产品种类、商标名称、厂家或企业称谓,不仅在于提供品牌文本信息,更重要的是成为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
馆藏民国时期喜字火柴火花
民国时期,商标设计题材多样、样式多元。设计中对祥瑞符号的引用和表现,反映出了近代社会大众、民族工商业者、商标设计者,对传统文化难以割舍的情感。
(参考文献:彭钰:《民国商标设计中的传统符号运用研究》
《设计艺术研究》2021年第6期。
李茜;吴卫:《晚清至民国商标设计的基本范式管窥
––以〈商标汇刊〉为研究对象》
《设计论坛》2022年第11期。)